《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22-12-01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处有光——记北师大深地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老师们


作者:□记者  刘业帆

飞机降落四川西昌, 驱车 2 小时进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这是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 垂直岩石覆盖达 2400 米, 是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 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极低辐射本底研究平台, 能够自主开展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目前,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已从 4000 立方米扩容到 30 万立方米。 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入驻锦屏地下实验室并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科学研究。

近期, 核科院相关团队的何建军老师、 苏俊老师、 吴彬老师、 江建勇老师及孟祥鹏博士接受了采访。 在采访中, 他们畅谈对科研精神的理解, 回忆曾经面对的科研困难, 也对团队合作有着深刻的感悟。

争分夺秒 力求精益求精

核天体物理是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与微观世界的核物理相结合所形成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是目前基础科学研究中前沿领域。从 2021 年 1 月开始, 何建军教授团队借助锦屏实验室,在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 JUNA 装置上获得了世界上关于19F+p 实验的最好测量结果, 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开展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的国家。

科研的世界是一幕幕的崇山峻岭, 需要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的耐力才有可能突破重围。 何建军教授团队在攻克世界性难题的过程中, 也攻克了许多困难。2021 年初, 团队进入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真刀真枪”的实验。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人手短缺,团队成员增加了每天的工作时间,由此使得工作强度急剧增加。 在短短的 9 天时间内要取得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对团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其中的艰辛,何老师说“对每一天都印象深刻”。还好,多次的“惊险”最终都“有惊无险”。正是在团队共同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又有了一点点“幸运女神”的眷顾,才使得在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实验顺利完成。

苏俊老师对科研所要面临的困难也有深刻的体会。回顾十几年的科研经历,苏老师特别提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正是国家对科研的持续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以现在中国的科研条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欧美”,苏老师笑着说,“不羡慕了”。在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实验也给苏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苏老师非常珍惜在锦屏实验室里的时间,常常会“抢时间”。有一次,他们发现一个重要的零件超出标准尺寸 0.1 毫米,为了抢夺时间,苏老师当机立断,决定带领团队连夜自己打磨。就靠着这样的“笨办法”,零件的尺寸符合标准了。苏老师说这恰恰是科研人员责任心的体现。

科研之路蜿蜒曲折,充满了未知和惊险,度过这些艰难和未知,就需要科研精神。何建军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科研之路对每个人都不一样”,面对纷繁复杂的科研选择, 何老师结合二十多年的科研经验,教导年轻人,“要从小事开始,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许就会有意外的惊喜”。何老师也会幽默地提到,对于科研来说,未知是它的生命,如果能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上, 拥有幸运女神的眷顾,便更容易取得一些科研的成果。面对当下科研时有的浮躁气氛, 何老师希望年轻人,“不要轻视眼前平凡的实验, 要把导师交给的小实验踏踏实实做好”。这也是何老师对团队学生的谆谆教诲。

苏俊老师说自己所理解的科研精神, 首先是要对科研保持热情。这不仅仅要体现在“更多的考虑到科研成果、收获的知识”,更是面对“枯燥”科研的“加油站”。苏老师提到,科研人员常常要很长时间面对着数据,是会感到很枯燥的,这时就需要对科研的热情去支撑。 苏老师说自己对科研精神的理解还有“责任感”。这意味着“不能碰到困难就退缩,轻易地说解决不了,要想办法”。在锦屏的实验过程中,有许多次面对棘手的困难,苏老师都没有退缩,带领着学生积极地想办法,不惜力。在苏老师的实践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他对于科研精神的理解———一份热情、一份责任心。任何实验都是由“人”完成的,如何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何建军老师非常强调团队合作,认为“一个团队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氛围”。谈起团队合作的经验,何老师说,他作为团队里的长辈, 会更愿意帮助团队里的年轻成员。“付出”,是何老师经常提到的词语。除此之外,团队里的配合和分工也很重要。 在何老师团队,“公平”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何对工作合理分配,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苏俊老师认为在核物理实验领域特别需要团队精神。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发展,现在已经不是“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复杂的实验条件需要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 只有通过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实验目的。除此之外,科研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对策的难题, 这时候就需要团队其他成员提供思想上的碰撞, 往往这些建议就成为解决科研难题的“良药”。

求实创新 培养未来科研人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健康,而肺癌是癌症之首。对肺癌的早期预测就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实验室的重要前景。 北师大锦屏实验的目标是在极低本底条件下, 通过测量人体骨骼中放射性核素Pb-210 的活度来评估患肺癌的风险,从而实现针对个体的回顾性健康评价。为此,刘圆圆教授团队将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

学生是完成实验的重要力量, 也是团队协作的一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吴彬副教授谈到带领学生、实现科研目标的重要性,“学生是科研的主力军”, 吴彬老师说,“作为指导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最终实现课题的价值”。吴彬老师对于培养学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独立与协作并存” 是吴彬老师强调的一个原则,既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课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吴彬老师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自己也一直在成长” 吴彬老师谦虚地说。

团队博士研究生孟祥鹏同学, 在谈到自己和团队其他同学们的合作时,用“默契”来形容他们之间的配合。 而老师们也会经常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这使得孟祥鹏和同学们的科研项目进展得很顺利。

江建勇老师非常认可自己团队的工作氛围,他们有共同的背景,而且年龄相仿,这使得他们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高效和融洽。 江建勇老师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他希望将平台做的更大更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本科生就能加入这样的大项目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江建勇老师不断地提到对学生的关注, 鼓励他们尽早加入大型科研项目,这样既有助于自己科研生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之路艰辛,唯有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才能看到科研的曙光。当问起对科研精神的理解,江建勇老师坚定地表示, 自己有对科研的红线和底线,就是要以诚实、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数据,不能造假,这也是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除此之外,江建勇老师也提到,做科研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持续不断的投入,是需要坐冷板凳的,而科研的精神恰恰体现在这样一个寂寞的过程中, 它代表着坚韧的品质和不懈的追求,也是不断鞭策自己的动力。

孟祥鹏博士在全程、 深度地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对科研精神的理解。 他总结了八个字,即“求真务实、协同创新”,这是他在师从刘老师和吴老师的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谈到科研经历,他非常感谢老师们对自己细致入微的指导, 使得一开始还会心急的自己, 也慢慢在实践中明白了老师们的深意,渐渐走上了一条真正的科研之路。

不论是何建军教授团队还是刘圆圆教授团队, 都正在或将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重要实验, 他们的科研成果将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未来, 北师大核科团队将继续秉持着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更多的实验研究, 继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微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568次访问,全刊已有3518898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