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22-12-15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要拥有一整片星空


作者:□刘尧佳

二月初六那天,我午睡起床拉开窗帘,捉住了一场短暂而急促的大雪。

母亲端着水杯坐在沙发上,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自说自话:“那是98年吧,我们还住在老屋,那年的二月初六也下了一场大雪。”客厅里没有开灯,盛满灰色光线。我尴尬地站立在房门口,不知道该接什么话,只是象征性地“嗯”了一声,然后急匆匆地退回自己的书桌前,留下母亲一人继续陷入回忆。

从上大学以后的某一时刻起,我发现我与母亲能说的话越来越少。除了一日三餐、电视新闻的交流之外,我懒于在她好奇地凑到书桌前时向她解释我在做什么,也不愿回答她对我的学业、恋爱、工作的一切追问和规划。那些小心翼翼、充满快乐的目光像满含期待的绣球,砸到我的耳朵、头顶、手臂,却总是被我的眼睛巧妙绕行。一种自诩为“年轻人”对上一辈的不屑一顾,似乎是青春期叛逆情绪的延续。我不确定自己下意识的逃避是否因为害怕对父母口中关于未来的问题做出回答,是否害怕明确自己与现实的距离。

在我十八岁之后,母亲总爱回忆往事和翻来覆去地说话。有时她会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笑话一遍一遍拿出来讲,小时候大喇叭如何喊村里的地主去扫大街啦,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爱吃臭豆腐啦,亲戚举着铁锤捉老鼠反倒把自家的锅砸坏啦。每次讲起,都咧着嘴笑得异常开心,仿佛是刚发生过或第一次讲述一样,还要问我:“你说有意思不?”听得多了,我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从嘴角挤出“噗嗤”一下,配合着笑笑。

很长一段时间内,母亲最爱回想的是高三的陪读经历。她总说还常常想起学校对面那个租来的小房子,每天五点半叫我起床,如何探索着周边的菜市场,还有父亲每周歇班时奔波两地的生活。她说那时生活也挺好,就一家三口在一起,也能以照顾我为借口不用掺和七大姑八大姨间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家务事,每天就买买菜做做饭,多简单。当然,只是自己回忆还不够,母亲乐于追问我:“你想回到那时候吗?”这时我会坚定地摇头说不想。

那时候是什么样子呢?确实有不少属于那一年龄段的美好记忆,但回过头来想想,每日在灰蓝色的黎明中匆匆地离开出租屋,又踏着郊区浓墨般的夜幕归来。分数、排名、试卷,大学,身边所有人小心翼翼又倍加严苛地要我们“成就梦想”“铸就辉煌”,并声称这就是青春的样子。还是有些荒唐。可不曾想,原来我的“痛苦”高三,在母亲那里竟成了最简单的快乐时光。

去年某一天,母亲在电话中欣喜又有点紧张地告诉我,自己跟一个老太太在学钢琴呢,还从老家翻出一台闲置了十几年的电子琴搬回家里,每天练习多么辛苦。我有些惊讶,快五十岁的人从零开始学钢琴,何必呢?放假回家后,我才发现母亲所说的“学钢琴”,是不识五线谱,也不通乐理,盯着一本简谱教材,慢吞吞地连儿歌都弹不顺溜。

渐渐地,母亲练琴的声音竟成了我清晨的闹钟。每天她几乎都要在那台声音嘶哑的电子琴前坐上两三个小时,满是褶皱的短手指笨拙地在琴键上摇摇晃晃跳动。有时能顺利地弹出曲调,有时“狗熊掰棒子”似地退步,学了下一首再去弹前一首时,又忘了手该如何摆弄。

无论进步还是退步,母亲总是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一样,兴奋地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我们。

“不是这么容易的啊!”“你得把左右手的拍子对上!”“我每天就练一首歌,总能练熟了吧!”听到那断续的嘶哑琴声,我的心里突然感觉轻松了一些。终于,我们之间能够有一个不再关于我、关于零碎家务事、关于陈旧回忆的话题,她也可以去谈谈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是一门不断带给她新感受的艺术。

看到我上书法课,母亲鼓动父亲应该重新开始写书法。“你爸年轻的时候,周围家的对联都是他写的。”她不无骄傲地说。又指点着父亲说到:“这样你老了以后也有点事儿干。”本在应和的我哑然失笑。这是一个最普通的母亲,年轻时她的生活、精力、期待都围绕着哺育一个孩子,等了二十年才开始“活在当下”。可原来弹琴、写字,看上去如此新鲜的、愉快的尝试,其实只是意识到自己即将步入老年生活,为或许无聊的生活做些准备。难怪这两年她总说:“你看日子过得快的呀!”

有时母亲给我讲些一地鸡毛的事,说,等你到我们这个年纪就知道了。但人与人之间总是很难有完全的理解。我觉得母亲不懂我这个年轻人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压力,母亲也觉得我无法体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那些偶尔让我想闭住耳朵的絮絮叨叨或许永远不会停止,谁让我是她的孩子呢。但我总想对她说,从对我的担心中再分出点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二十多岁的人即使在你看来还是小孩,其实也无需被搀扶,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撒欢奔跑。

都知道日子过得那么快了,所以,要快点弹琴,快点放声唱歌,快点去拥抱每一天属于你自己的生活。

我愿做你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但你要拥有一整片星空。

(作者系文学院2021级硕士生)

北京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1395次访问,全刊已有35203451次访问